自從1984年碳纖維復合材料喇叭天線支撐筒和消旋支架在東方紅2號通信廣播衛星上首次使用以后,幾十年來,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在國內衛星結構上獲得廣泛的應用。

近年來,應用復合材料制成的結構件占衛星結構的80~85%。應用結果表明,衛星結構質量不斷減小,占衛星總質量的百分數,由原來大于15%下降到6%~7%,獲得了可觀的結構效益和經濟效益。
碳纖維波紋殼
直徑為920mm,結構高度為235mm,由4塊梯形波紋結構件和上、下框組裝膠粘而成。每塊結構件為33個波紋,采用高模量碳纖維環氧預浸料,按±45°、0°和±45°鋪疊而成。該殼與國外E公司的碳纖維波紋殼相比,軸向壓縮臨界應力提高19%,壓縮彈性模量提高26%;與國內TA3鈦合金波紋殼相比,在等質量下承載能力提高90%。
碳纖雙峰波紋承力筒
質量為25kg,是國內早期衛星上最大的碳纖維復合材料主承力結構件。該產品的結構高度為1983mm,筒體由48個雙曲組合高效波紋(雙峰波紋)構成封閉型筒形結構,上段為直形筒體,內徑1088mm;下段為錐形筒體,大端的內徑為1166mm;筒體外部加強件由端框、隔框、長桁和支撐件組成;結構各部分厚度不等,最薄為0.32mm,最厚為5.5mm,是一個變厚度薄壁整體結構件。結構各要素全部采用高模量碳纖維復合材料制造,采用3向整體成型工藝,將各加強件與筒體一次完成固化。制造技術最難點就在于不但要使框、長桁和各類支撐件共400多個坯件與筒體一次成型完成固化,還應保證整體和各局部的尺寸精度。該產品已經通過了一系列使用條件考核,于1994年和1997年2次發射升空,通過了飛行考驗,結構質量比鋁合金件輕65%,獲得顯著的結構效益。
碳纖維光伏邊框和衛星天線
瀝青基碳纖維是衛星太陽能光伏板邊框的主要原料之一,其中,以中間相瀝青基碳纖維的性能最為優異,其具有突出的高模量和高導熱性。在嚴酷的外太空條件下,其彈性模量能達到800GPa以上,導熱系數能達到800w/m·K以上,甚至超過1000w/m·K。光伏邊框需要保整關鍵組件-太陽能光伏電池的安全,也需要低膨脹系數的邊框的加持,避免爆框。衛星天線為保證測量精度,在工作過程中不能發生形變,也需要高模量材料。
碳纖維復合材料與鋁合金混合型加筋結構
采用高模量碳纖維復合材料制成蒙皮、縱向帽形桁條、異型框,用鋁合金制成上、下端框和各種接頭,用粘接法將這些零件組裝成產品。研制出結構高度分別為1300mm、1620mm,內徑為1187.6mm2種加筋殼,均通過了使用條件試驗,并用在相關衛星上。
碳纖維復合材料面板蜂窩夾層結構
該夾層結構具有質量輕,高的彎曲剛度,良好的氣密性和隔熱性,可制成整體結構,減少裝配工作量,由于具有諸多優越性,從而在國內衛星結構中獲得廣泛的應用。東方紅2號通信廣播衛星上,蜂窩夾層結構主要用于太陽能電池圓柱殼和拋物面反射器。而東方紅3號通信廣播衛星大量應用蜂窩夾層結構件,如能源系統的太陽電池陣,有6塊1720mm×2220mm碳纖維網格面板鋁蜂窩夾層結構件,通信系統的雙柵拋物面天線反射器,結構系統應用大小不等的20塊碳纖維面板鋁蜂窩夾層結構。在資源衛星和其它應用技術衛星上,夾層結構的用量比東方紅3號還多。夾層結構件在整星結構中占有很大比例,減小了衛星結構質量,增加了有效載荷。
來源:中國復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