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層碳原子,厚度僅有0.334納米,卻是世界上已知最薄、強度最高的材料。保鮮膜厚的石墨烯,可以承受一頭大象立于鉛筆之上產生的壓力。它的強度是鋼的200倍,導電率是銀的1.6倍,導熱系數是銅的13倍,它是完美的柔性透明材料。自2004年被發現以來,石墨烯備受推崇,被公認為是可以改變世界的“新材料之王”。

2004年,英國兩位科學家用透明膠帶粘住石墨,然后對折撕開,這樣石墨一分為二又薄了一層,一遍又一遍地重復這個過程。石墨片越來越薄,最終得到了只有一層碳原子的石墨烯。

高品質石墨烯晶圓,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材料,在集成電路、微機電系統和傳感器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。
2020年,劉忠范團隊實現了石墨烯晶圓的量產。不僅如此,他們還突破了石墨烯從銅基底往金剛石、硅基等不同基底上的無損轉移。
檢測結果表明,新制備的石墨烯晶圓良品率超過95%。這意味著,他們為新一代高性能電子與光電子芯片,奠定了堅實的材料基礎。

一幅石墨烯電暖畫,可以為一間20平方米的房屋供暖;石墨烯異常的強韌性可以防彈;添加了石墨烯的電池,容量更大且輕便;石墨烯還可作為硅的替代品制造超微型晶體管以及新一代電子元件,從而大幅提高計算速度。
液態金屬,極有可能打破科幻與現實的藩籬
1991年上映的《終結者2》,被譽為90年代的科幻經典。片中的機器人由閃耀著金屬光澤的流體構成,為了偽裝,它可以隨意變形。無論遭遇什么傷害,都能夠快速自修復。
這個震撼的形象令材料科學家劉靜念念不忘。劉靜研究的液態金屬,極有可能打破科幻與現實的藩籬。

在元素周期表的118個元素中,金屬占據96席,其中只有零星幾種金屬在常溫下處于液態,人們把這類金屬統稱為液態金屬。
劉靜帶領團隊相繼發現了液態金屬許多超乎想象的奇特現象。比如,在電解質中,液態金屬會在電極作用下發生定向運動。它們可以在比自身體積小數十倍的狹小空間自由穿梭,也可以實現坡道蠕動、自由塑形。磁場作用下,液態金屬可實現變形、重構。它甚至擁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,可以產生節律性和周期性運動,就像人體心臟的跳動。

不過,迄今為止,關于液態金屬的應用卻少之又少。因此在科學界,液態金屬仍被公認為前沿科技。
2001年,劉靜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液態金屬計算機芯片冷卻技術。后來,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也將液態金屬散熱技術列為未來前沿技術。
劉靜團隊新制的液態金屬導熱膏的熱導率是水冷效果的四十多倍,風冷的一千倍。這意味著,發端于中國的液態金屬冷卻技術,有能力解決高端芯片及器件面臨的熱脹難題。不久的將來,它或將成為高端計算機的標配。
耐高溫、御嚴寒!它,如何成為“祝融號”的超級戰服?
2021年5月,中國籍“祝融號”探測車從地球出發,奔向火星。
在遙遠的火星,環“祝融號”溫度的變化區間從1200°C到零下55°C,溫差接近1300°C。面對冰與火的極限挑戰,中國科學家曾尋遍全球,希望找到一種特殊的材料,為“祝融號”制作一件高溫時耐火、低溫下御寒的超級戰服。
近乎絕熱的隔熱能力、質量輕到可以忽略不計,氣凝膠一舉打敗萬千對手,成為“祝融號”戰服材料的不二選擇。

二十萬倍的掃描電鏡下,氣凝膠呈現納米級網狀骨架,體積超過99%的孔隙全部由空氣填充。

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,被網限制的空氣在氣凝膠內無法流動,以致氣凝膠的導熱率比空氣還低,它無可厚非地成了隔熱材料界的超級明星。

曾從事水泥研究的沈曉冬團隊制備出一種新型氣凝膠。歷時三個月,耐1200°C高溫的動力電池隔熱材料,國際首創的新型氣凝膠產品誕生了。
動力電池一旦熱失控,從冒煙到爆炸僅需5至6秒,如果用氣凝膠在電芯與電芯之間修筑一道防火墻,那么某一個電芯熱擴散失控,熱量不會很快傳到臨近電芯。
氣凝膠制成的催化劑,網孔結構加大了接觸面積,催化效果更加顯著;氣凝膠海綿般的吸附性,曾深入太空捕捉塵埃,未來或許還可以治理大氣污染,甚至凈化污水。作為新材料的翹楚,氣凝膠向人類開放了全部可能。人類也必將帶著好奇,解鎖并創造更多氣凝膠的未來。
傳說中的超導材料,居然是這樣制造出來的……
1911年,科學家把汞冷卻到零下269°C左右時,發現汞的電阻突然消失了即零電阻。零電阻意味著通電不會產生熱損耗,那是傳說中的第一個超導體。
如今,人們陸續發現了55種元素有超導能力,并創造出上千種具有超導屬性的合金、氧化物甚至有機物。在眾多超導材料中,鈮鈦合金被認為是可以建造強大磁場的優選材料。
郭強,是全球唯一掌握鈮鈦超導材料制造全流程的團隊的首席工程師。2010年,他們制造的產品,打敗了國際上的強勁對手,獲準應用在全球最大的核聚變工程實驗堆ITER。

鈮鈦合金棒材被封裝在99.99%高純度銅管內,制成超導單芯。銅是電和熱的優良導體,當鈮鈦合金失去超導能力時,銅可以為電流和熱量提供備用通道。

在長達9萬多米的細線內部,是3288根比毛發還細的芯絲,直徑不到10微米,已經臨近斷裂的極限。這般纖細的超導線材,可以承受更大的電流,意味著通電會形成更加強大且穩定的磁場。

戳視頻,看郭強團隊為中國最新一代聚變實驗堆研制的超導線材↓↓↓
超導材料,被稱作“當代科學的明珠”,核磁共振、磁懸浮列車、超導電機、電纜,凡是用到電的地方,超導體都可能帶來顛覆性的影響。
求木之長,必固其根本
欲廈之高,必牢其基礎
制造強國,必是材料強國
來源:央視財經